登录

种族主义、男性焦虑、家庭纠葛,解析黑人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

凤凰电影 举报

文:宿夜花

关于“种族主义”的思考,一直贯穿在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历史中黑人电影。长久以来,占据主流话语权的好莱坞电影人,习惯于对外展示诸如《绿皮书》之类的“温情片”。此类影片呼唤了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包容,无疑是契合观众的普遍心理的。但其中的局限性也是无法忽视的——“神奇黑人”与“白人救世主”的套路化模板,无可避免地成为白人视角下一厢情愿的想象式调和,在很大程度上,忽视了黑人群体真正的现实处境。

关于身份认同问题,一直贯穿着美国黑人在文学、戏剧、影视等一切文艺作品中黑人电影。从80年代末的斯派克·李(代表作《为所应为》、《黑色党徒》)开始,越来越多以黑人视角审视自我、摆脱白人话语霸权的“街区电影”问世。这源于一种历史心理——从昔日种植园时代的遭受奴役与压迫,再到步入城市现代文明后的族群隔离、生存挤压,黑人的现实生活中,不像《为黛西小姐开车》或《绿皮书》那般充满“奇迹”与“巧合”,更多的是直接面临沉重的苦难与惨淡的人生。

种族主义、男性焦虑、家庭纠葛黑人电影,解析黑人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

因此,改编自黑人剧作家洛兰·汉斯贝里同名戏剧的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,成为研究黑人群体的身份认同、生存困境的一个经典范本,影片曾入围第14届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黑人电影。电影讲述了:一个黑人家庭在50年代种族隔离的藩篱中挣扎、渴望实现梦想融入主流社会而未果,最终在肯定自己的文化特质与族群认同后,重拾了尊严与信心,继续在与严酷的命运搏斗、在卑微中坚持与奋进。

值得注意的是,电影的主演西德尼·波蒂埃,作为第一个奥斯卡黑人影帝(《原野百合花》),从《挣脱锁链》、《炎热的夜晚》到《猜猜谁来吃晚餐》,一直担纲50、60年代好莱坞黑人题材的主要角色黑人电影。

种族主义、男性焦虑、家庭纠葛黑人电影,解析黑人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

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的名字来自著名黑人作家兰斯顿·休斯的诗:“当一个梦想被延期将会怎样黑人电影?会像阳光下的葡萄干一样干瘪?还是像伤疤一样溃烂然后愈合?”

01.“空间”:矛盾的载体从舞台戏剧(Play)到银幕电影(Movie),电影的介质特点决定了:情节的进行与发展,通过视听语言交代,而不单纯地依赖于台词与文本黑人电影。在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中,任何抽象的、引申的、象征的含义,都通过最直观的现实空间内的矛盾冲突展开。

种族主义、男性焦虑、家庭纠葛黑人电影,解析黑人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

电影的主要叙事空间,以杨格家庭的现实生活场所为主黑人电影。家庭空间的狭小、逼仄、破碎、凌乱,成了一切矛盾的聚合点。男主人公沃尔特·李与妻子露丝,住在一间卧室;母亲丽娜和妹妹本尼斯住在另一间卧室;儿子特拉维斯住在客厅的沙发。

在一个绝对狭窄、压抑的家庭空间内,公共空间与个人领域的界限被打破黑人电影。例如,妹妹与同学的家庭聚会,受到闲赋在家的母亲与兄嫂的限制;儿子特莱维斯晚上的休息时间,客厅与沙发则被父亲的一群闲散朋友无休止的夜间娱乐“占据”与“入侵”。个人自由的私人领域被侵占、自我生存空间被挤压,导致本来贫穷的家庭矛盾加剧——那积压的愤懑与怨恨,无法得到合理的宣泄,日复一复积累堆叠,一触即发。

种族主义、男性焦虑、家庭纠葛黑人电影,解析黑人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

5个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的夫妻、兄妹、母子关系,在狭窄空间内的交叠,使得家庭关系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之中——家庭成员之间通过忍让、克制、妥协,爆发、宣泄、释放,在一次次地打破并重建平衡中,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制动关系黑人电影。

夫妻关系:丈夫将事业上不得志的郁郁寡欢、愤懑不平发泄于妻子黑人电影,妻子一味地忍让与妥协,最终逆来顺受无法宣泄内心的憋屈,演变成了夫妻间的恶语相向与诅咒谩骂;

兄妹关系:兄长将无法获得母亲保险金的怒火归结于妹妹学医的学费黑人电影,妹妹则难以忍受哥哥的刚愎自用、傲慢武断;

母子关系:母亲既是家长、又占据经济主导权,双重身份导致她对儿子、女儿、孙子形成一种无形的管制与压迫,她的强势意志也有意无意地渗透进他人的生活中,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黑人电影。

种族主义、男性焦虑、家庭纠葛黑人电影,解析黑人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

从更宏观的角度看,杨格家庭生活的黑人公寓地理空间上的封闭、内向、独立、隔绝,正是黑人群体在长期种族隔离的藩篱内生活状态的写照黑人电影。1954年,“隔离但平等原则”遭到法律意义上的终止,而在现实生活层面,长期存在的偏见与歧视、生活空间与就业机会的不对等,无法得到立竿见影式的解决效果。

种族主义、男性焦虑、家庭纠葛黑人电影,解析黑人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

“空间”所承载的矛盾冲突,不仅仅是家庭成员内部的、族群之间的,更对应着一种现实与理想的落差黑人电影。于母亲丽娜而言,是渴望搬到白人社区克莱伯恩公园、获取平等的生活权利与自由;于男主角沃尔特·李而言,是通过开酒馆做生意获取经济改善,从而摆脱拥挤逼仄的住所;于妹妹而言,是实现医生梦,通过学习非洲文明、文化寻根,来找到内心对自我身份的认同。

02.男性气质焦虑:黑人“美国梦”的破碎种族主义、男性焦虑、家庭纠葛黑人电影,解析黑人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

家庭关系紧张、濒临失衡瓦解的边缘,这种状态不仅仅是底层黑人家庭生活拮据,更是二战后美国家庭的普遍状态黑人电影。相对平稳的外部环境造就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,而消费主义衍生的物欲崇拜(利益之上、嗜利拜金心理)对传统家庭价值观(勤勉节约、忠恳良善)的冲击,正是家庭关系嬗变的根源。母亲表面上的“被尊崇”,不再来自于家庭的传统,而是商品社会的金钱地位,母亲手中持有父亲死后的一万美元保险金,成了子女纠葛的关键。

因此,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可以看作是“美国梦”神话给一个底层黑人家庭带来的道德异化黑人电影。而电影男主人公病态的精神世界与男性气质焦虑,正是底层黑人男性的生活写照,在生存受迫、遭遇苦难、价值观坍塌后倍感绝望、逐渐走向自我毁灭,陷入一种无法获得认同与尊严的虚无与失落之中。

种族主义、男性焦虑、家庭纠葛黑人电影,解析黑人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

如果说在斯皮尔伯格的《紫色》中,男性气质尚且以一种膨胀的形式体现出来,具体表现在男主人公的大男子主义、对妻子近乎病态的掌控欲;那么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里,男性气质则一直处于压抑并“阉割”的状态之下黑人电影。

究其根源,固然来自于社会因素——《紫色》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南方,保守的男权文化传统、落后的经济生产,尚且使得男性的原始物理优势在农业劳动上占据主导;而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的时间背景已经是处于20世纪中叶的芝加哥,在这个北方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大城市,黑人女性拥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、融入城市文明,黑人男性总是困顿于酒精、暴力之中难以摆脱,因教育程度低无法获得社会地位,从而在贫穷的漩涡中难以挣脱黑人电影。

种族主义、男性焦虑、家庭纠葛黑人电影,解析黑人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

沃尔特·李正如很多底层白人一样,是被“美国梦神话”所衍生的消费主义思想荼毒的对象黑人电影。他的精神信仰已经被“金钱法则”渗透,追逐金钱、牟取利益、获得地位与尊严,已经成了他生活的全部目标。而囿于自身的边缘人处境,通过改善经济状况获取男性尊严的方式,终究无法成功,生意的失败、合伙人的背信弃义,彻底摧毁了他最后一丝希望。

03.三女性形象的差异性与家庭自我认同的重建编剧洛兰·汉斯贝里,作为著名的黑人女性剧作家,她的作品自然会被很多观者运用“女性主义”视角解读黑人电影。但在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中,北方城市的女性形象不再是传统南方女性那般受制于男权的压迫,她们已经实现了人格的独立,有着更强的视野广度、并对现代文明有着更高的接受能力。简言之,性别的对抗与反叛,已经不再是女性获取自我价值的重点,获取社会地位与认同,是女性需要面对的。

种族主义、男性焦虑、家庭纠葛黑人电影,解析黑人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

男主人公沃尔特·李的妻子露丝,具备50年代黑人女性的典型性黑人电影。一方面,她们习惯于忍让、妥协,性格中具有传统女性的隐忍负重、逆来顺受;另一方面她们的温吞与保守,并非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人格压抑,而是看惯了丈夫的碌碌无为、平庸无能,受够了黑人生活空间的逼仄与局促,而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能力。她们失去了期望与希冀,摒弃了挣扎与反抗,在日如一日的麻木与冷淡中,在无尽的绝望中、在漫长的平淡中,度过乏味的人生。

母亲丽娜与妹妹本尼斯的形象,对应着两代女性的价值差异黑人电影。

种族主义、男性焦虑、家庭纠葛黑人电影,解析黑人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

妹妹本尼斯,是具有现代观念的新女性黑人电影。尤为值得思考的是,她的“现代性”并不是在外在形体上复刻现代白人女性精英的“优雅”与“知性”的表象,而是她真正具有反叛意识与批判精神。她开始反思并质疑由白人精英所构建的“美国梦神话”、知识分子塑造的价值导向,她坚定地认同非洲文明、渴望通过文化寻根获得身份认同与自我价值的实现。

而母亲丽娜的形象,则寄托着作者对原始母性的崇拜——她于辛勤劳作中养成的厚重、坚强与乐观,成了凝聚家庭成员的核心力量;正如大地孕育生命,她的包容豁达、不屈不挠的韧劲,成了儿女的力量之源黑人电影。这种“大地之母”形象类比于东方文化中的“戈壁母亲”,展现出了极其相似的一致性。

种族主义、男性焦虑、家庭纠葛黑人电影,解析黑人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

在《乱世佳人》中,哈蒂·麦克丹尼尔饰演的斯嘉丽奶妈玛格丽特,树立了黑人母亲形象的一个经典范本黑人电影。宽广的身躯、坚实的臂膀,质朴敦实又不失狡黠智慧的性格、厚重的人格力量,成了“地母”形象的最生动体现。而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中,比之前者白人视角下的“他者”身份,呈现出一个更为丰满的黑人“地母”形象。

电影的结尾,三女性与男主人公之间矛盾的和解、偏见的消弭,均是建立在对黑人族群历史、文化的认同之上的黑人电影。男主角在放弃摇尾乞怜、拒绝白人傲慢施舍之后,重新获取了家中的尊严,摆脱了男性气质的焦虑。

种族主义、男性焦虑、家庭纠葛黑人电影,解析黑人电影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

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看,电影中杨格这一黑人家庭建立的“自我认同”,无疑是建立在对一个族群文化的理性审视之上的黑人电影。

既没有过分地控诉白人至上、白人中心主义的社会痼疾沦为一种肤浅的情绪宣泄,也没有过分自怨自艾、怨天尤人从而陷入一种消沉与颓靡,而是传达了一种朴素的价值:个人、家庭、群体获取社会与他人的尊重,首先需要正视自我的价值,认可自己的族群历史文化于人类文明中的意义黑人电影。当认可了自身族群文化的发展脉络、那难以取代的价值与魅力,才能走出迷失于困惑、收获真正的自信与尊严。

标签: #黑人电影

上一篇没有更多

下一篇怎么制作假怀孕初期B超单